這其實不是廢話,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水在我們人體中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佔了約六成的體重其中,三分之二的水是儲存在細胞中。平常呼吸、流汗或排泄都會流失水分,可是當我們流失看似無所不在的水分達到體重的9-12%卻就會有致命的風險。
水之所以這麼重要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 輸送養分氣體廢物的介質,以及血球、酵素等物質的載具。
- 維持血壓,讓血液能夠隨著心跳輸送。
- 調節體溫,藉由調控水分的蒸發來維持體溫的恆定,讓身體細胞、酵素能在高效能低風險的環境工作。
一天要喝多少水呢?
如果先不算劇烈運動的話,一個人一天的水分補充是33毫升 (33 ml/kg/day),60公斤體重的人需要的大約就是兩公升左右。其中飲水佔了60%,食物中的水分佔了30%,還有10%來自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不過其實一天要喝多少水不用太斤斤計較,我們的身體都會告訴你:
缺水的時候因為離子濃度的下降,刺激大腦反應讓我們有口渴的感覺;
身體水很多的時候,不只尿會變多,吞嚥反射也會受到抑制,讓你有吞不進、喝不下的感覺。
當然,聆聽身體的感覺是很重要的,所以專心地工作或讀書一陣子之後要停一下,就是在休息的時候可以讓自己注意到:"唉呀,口渴了" ;或是"喔喔,想上廁所了。"
水分在運動時的流失
運動開始之後最常發生的現象,就是流汗。流汗是一個調控體溫恆定的機制,藉由水分的蒸發帶走熱量,所以身體溼答答的時候總是對涼風替別敏感。從上面的圖表中,可以注意到流汗在休息和運動狀態的變化是非常大的(從每小時4 C.C.變成1200 C.C.);除此之外,也可以發現呼吸時的水分流失也增加了,原因主要是呼吸的頻率增加(喘)。
那麼,水分和運動表現的關係呢?
水分不夠時,流汗機制自然就會被身體抑制,接著身體溫度就會更沒有被節制地升高,最後在身體受不了的時候,大腦直接叫全身關機。所以會有噁心、想吐的感覺,更嚴重的會昏厥、休克。除了體溫太高導致無法繼續運動以外,水分的流失也會造成血量降低,導致心跳的增加。因為身體組織包含肌肉需要血液的灌流是持續的,所以如果血量降低,就會需要更快速的血流通過來維持運動表現。但是心跳的速率是有極限的,跳太快身體也會用感覺不舒服的方式警告你,最後缺水的結果依然還是回到運動表現的減低。
那我該喝什麼來補充水分呢?
雖然汗水裡面有不少鹽分,包含鈉離子和氯離子。但除非是跑馬拉松或是超馬,一般來說是不需要擔心電解質失衡的。因為我們感到口渴的機制之一是藉由腎臟將平常從尿液排掉的鈉離子再吸收,藉由血液的較高滲透壓來刺激口渴中樞,所以其實補充水分就可以避免因為過熱或是心搏過速的原因導致降低運動表現。儘管科學研究上在運動飲料與運動表現的相關文獻眾說紛紜,但是總歸來講就是:喝水不會比較差,運動飲料可能有機會會更好。不過運動飲料的優勢主要不是電解質的補充,而是 6-8g/100mL的碳水化合物。為什麼醣類會幫助運動呢?這就歡迎閱讀我們的相關文章:血糖和運動的關係了。
一次該喝多少?
因為喝水主要是為了補充流失的水分,所以喝水的量會隨著運動強度、溫度、濕度和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最好是可以一邊運動就一邊補充流失的水分,這樣可以減少瞬間飲水過量的機會,也能降低脫水造成的表現不佳。如果是運動中的水分補充,最關鍵的重點就是不要喝太多讓胃脹的感覺影響運動表現。如果是運動後的水分補充,就是想喝就喝,不想喝就停,就這麼簡單。(不建議喝冰水應該大家都知道,因為冰水會造成氣管收縮。另外,俗稱的水中毒要在一小時內喝下1000mL以上才有較高的機率發生,不需太過擔心)
水分的流失和流汗的速率有很大的關係,而流汗的速度和環境又是密不可分的。上面的圖說明在溫度與濕度的變化下與運動強度同時影響著流汗的速率。總歸來說,流汗是為了排出體內過多的熱,所以:
運動強度越強,流的汗越多。
空氣濕度越濕,流的汗越多。
環境溫度越高,流的汗越多。
而流的汗越多(或流汗的速率越大),能持續同強度運動的時間就會越短。
水分補充地越即時,運動表現就不會受到缺少水分的影響。
所以囉,出門運動前除了錢包手機鑰匙,記得帶瓶水唷!
水分補充地越即時,運動表現就不會受到缺少水分的影響。
所以囉,出門運動前除了錢包手機鑰匙,記得帶瓶水唷!
補充:
血液在運動前/運動時的分布變化(重點:消化系統、腎臟的灌流減少與皮膚、肌肉的增加)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